MarkDown学习笔记

不在 Markdown 涵盖范围之内的标签,都可以直接在文档里面用 HTML 撰写。不需要额外标注这是 HTML 或是 Markdown;只要直接加标签就可以了。
要制约的只有一些 HTML 区块元素――比如 <div>、<table>、<pre>、<p> 等标签,必须在前后加上空行与其它内容区隔开,
还要求它们的开始标签与结尾标签不能用制表符或空格来缩进。Markdown 的生成器有足够智能,不会在 HTML 区块标签外加上不必要的 <p> 标签。

区块元素

字体颜色

1
2
3
<font color=#ff0000 size=4 face="黑体">最大消息长度</font>
<font color=#0400ff size=4 face="黑体">最大消息长度</font>
<table><tr><td bgcolor=yellow>最大消息长度正好是 IP 中不会被分片处理的最大数据长度</td></tr></table>

最大消息长度
最大消息长度

最大消息长度

标题

  • 使用#号表示标题,一级标题使用一个#,二级标题使用两个#,以此类推,共有六级标题;
  • 使用=====表示高阶标题,使用———表示次阶标题;
1
2
3
4
5
6
7
8
# 这是一级标题
## 这是二级标题
### 这是三级标题
###### 这是六级标题
这是高阶标题(效果和一级标题一样 )
========
这是次阶标题(效果和二级标题一样)
--------------

# 和标题之间需要加一个空格。
===和—表示标题时,大于等于2个都可以标识。

区块引用

使用>表示引用,>>表示引用里面再套一层引用,依次类推

列表

  • Markdown 支持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
  • 无序列表使用星号、加号或是减号作为列表标记
  • 有序列表则使用数字接着一个英文句点
  • 如果要放代码区块的话,该区块就需要缩进两次,也就是 8 个空格或是 2 个制表符
  • 在行首出现数字-句点-空白,要避免这样的状况,你可以在句点前面加上反斜杠

1986. What a great season.

‘1986. What a great season.’

代码区块

  • 要在 Markdown 中建立代码区块很简单,只要简单地缩进 4 个空格或是 1 个制表符就可以
  • 使用tab上面的按键英文输入;
1
2
3
4
Here is an example of AppleScript:
tell application "Foo"
beep
end tell

分割线

  • 可以在一行中用三个以上的星号、减号、底线来建立一个分隔线,行内不能有其他东西。

例如:

1
2
3
4
5
* * *
***
*****
- - 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区段元素

链接

  • Markdown 支持两种形式的链接语法: 行内式和参考式两种形式。
  • 不管是哪一种,链接文字都是用 [方括号] 来标记。
  • 要建立一个行内式的链接,只要在方块括号后面紧接着圆括号并插入网址链接即可,如果你还想要加上链接的 title 文字,只要在网址后面,用双引号把 title 文字包起来即可,例如:
1
2
This is [an example](http://example.com/ "Title") inline link.
[This link](http://example.net/) has no title attribute.

会产生:

1
2
3
4
<p>This is <a href="http://example.com/" title="Title">
an example</a> inline link.</p>
<p><a href="http://example.net/">This link</a> has no
title attribute.</p>
1
2
3
This is [an example](http://example.com/ "Title") inline link.
This is [an example][foo] reference-style link.
[foo]: <http://example.com/> "Optional Title Here"

强调

* Markdown 使用星号(*)和底线(_)作为标记强调字词的符号,被 * 或 _ 包围的字词会被转成用<em> 标签包围,
用两个 * 或 _ 包起来的话,则会被转成 <strong>,例如

1
2
3
4
*single asterisks*
_single underscores_
**double asterisks**
__double underscores__

效果:

1
2
3
4
5
6
7
*single asterisks*

_single underscores_

**double asterisks**

__double underscores__
  • 如果你的 * 和 _ 两边都有空白的话,它们就只会被当成普通的符号
  • 如果要在文字前后直接插入普通的星号或底线,你可以用反斜线

代码

要标记一小段行内代码,你可以用反引号把它包起来(`)
如果要在代码区段内插入反引号,你可以用多个反引号来开启和结束代码区段:

1
``There is a literal backtick (`) here.``

There is a literal backtick (`) here.

代码区段的起始和结束端都可以放入一个空白,起始端后面一个,结束端前面一个,这样你就可以在区段的一开始就插入反引号:

1
2
A single backtick in a code span: `` ` ``
A backtick-delimited string in a code span: `` `foo` ``

A single backtick in a code span: `

A backtick-delimited string in a code span: `foo`

图片

  • Markdown 使用一种和链接很相似的语法来标记图片,同样也允许两种样式: 行内式和参考式。

行内式的图片语法看起来像是:

代码:

1
2
3
4
5
6
7
![Alt text](http://img.1985t.com/uploads/attaches/2014/07/19716-qd52IG.jpg)

![Alt text](http://img.1985t.com/uploads/attaches/2016/11/108284-D2AwRri.jpg "Optional title")

![Alt text][id]

[id]: http://img.1985t.com/uploads/attaches/2016/11/106985-c9YZrBt.jpg "Optional title attribute"
  • 到目前为止, Markdown 还没有办法指定图片的宽高,如果你需要的话,你可以使用普通的 标签

表格

1
2
3
4
| 左对齐 | 右对齐 | 居中对齐 |
| :-----| ----: | :----: |
| 单元格 | 单元格 | 单元格 |
| 单元格 | 单元格 | 单元格 |

设置表格的对齐方式:

  • -: 设置内容和标题栏居右对齐。
  • :- 设置内容和标题栏居左对齐。
  • :-: 设置内容和标题栏居中对齐。

示例:

echo输出的字符串总结:

1
2
3
4
5
|符号| 能否引用变量  |  能否引用转移符  |  能否引用文本格式符(如:换行符、制表符)|
| ---- | ---- | ----| ---|
| 单引号 | 否 | 否 | 否 |
| 双引号 | 能 | 能 | 能 |
| 无引号 | 能 | 能 | 否 |

输出:

符号 能否引用变量 能否引用转移符 能否引用文本格式符(如:换行符、制表符)
单引号
双引号
无引号

其它

自动链接

Markdown 支持以比较简短的自动链接形式来处理网址和电子邮件信箱,只要是用尖括号包起来,
Markdown 就会自动把它转成链接。一般网址的链接文字就和链接地址一样;

<http://example.com/>
http://example.com/
邮址的自动链接也很类似,只是 Markdown 会先做一个编码转换的过程,把文字字符转成 16 进
位码的 HTML 实体,这样的格式可以糊弄一些不好的邮址收集机器人:

<address@example.com>

1
2
3
4
    <a href="&#x6D;&#x61;i&#x6C;&#x74;&#x6F;:&#x61;&#x64;&#x64;&#x72;&#x65;
&#115;&#115;&#64;&#101;&#120;&#x61;&#109;&#x70;&#x6C;e&#x2E;&#99;&#111;
&#109;">&#x61;&#x64;&#x64;&#x72;&#x65;&#115;&#115;&#64;&#101;&#120;&#x61;
&#109;&#x70;&#x6C;e&#x2E;&#99;&#111;&#109;</a>

Markdown 语法说明

参考:

http://wowubuntu.com/markdown/

https://www.zybuluo.com/AntLog/note/63228